【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丁雅栀 刘洋 迟静怡】11月7日,以“共筑开放合作、安全普惠的数智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2015年,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被首次提出。这一理念如同一颗种子,被播撒进全球数字空间的沃土。十年后的今天,当世界再次进入“乌镇时间”,这颗种子已生根发芽,彰显出东方智慧与担当。对于这一理念的十年实践,各国代表会给出怎样的评价?在他们眼中,中国又在全球数字治理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环球时报》记者在会场内外,听他们讲述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样的技术实力让我们充满向往”
“中国真的让我印象深刻!这里的一切都非常先进。放眼望去,无论是日常接触的服务领域,还是产业端的生产环节,技术应用无处不在。如今随着机器人与AI的广泛应用,这种发展态势变得更为迅猛与先进,令人感到震撼。”博茨瓦纳青年与性别事务部代表博苏鹏·莫埃梅迪对《环球时报》记者感叹道。
多位参会代表在到访乌镇后,都不约而同地用“先进”来形容这座小镇。记者注意到,在乌镇,AI已悄然浸润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贯穿全镇的“互联网大道”,集成智能预警投影、智慧斑马线等设施,为交通保驾护航;景区内,机器人“青芸”与数字宠物“青团”正为游客娓娓道来当地的历史与美食。更令人惊喜的是,佩戴AI智能眼镜的景区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翻译和图像识别功能,为游客提供即时帮助;而身着“工装”的机器狗,则化身“网络工程师”,在峰会现场担负起网络安全巡测的重任……
乌镇的日常,正是中国数字社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如果说乌镇展现了科技融入生活的“现在进行时”,那么“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所呈现的,便是塑造未来的“前沿探索式”。
作为乌镇峰会的重头戏,今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以“人工智能+”为展示重点,来自全球的600余家企业带来了1000多项AI前沿技术产品,观众在这里能解锁不少新鲜体验:看具身机器人搏击对决、听和璇机器人乐队演奏,体验“机器人理疗师”为你按摩……
厄立特里亚国家安全局代表吉尔迈·丹尼尔·所罗门对记者表示,中国AI领域的发展是他此次乌镇之行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我们国家,AI还是个陌生概念,只有少数人能接触到,更别说实际应用了。”他坦言,这次来中国不仅亲眼见到了AI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主动学习了相关常识,“中国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这样的技术实力让我们充满向往”。
“在我看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伊朗科技园国际业务拓展专员哈米德·肖贾桑楚利6日参观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博览会上,他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在AI、IT基础技术和机器人等领域取得的进步,“这些在中国本土得到成功实践的创新与技术,完全有能力扩展到更多国家和地区,助力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进程。我亲眼所见的一切,也让我对这样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说。
“期待与中国在网络安全等领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十年来,中国不仅自身实现了跨越式数字发展,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通过技术输出、项目合作、经验共享等多种方式,带动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踏上数字化转型之路,让数字红利惠及全球。
中国移动携手国际伙伴共建的2Africa海缆,以约4.5万公里长度连接了非洲、欧洲和亚洲33个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中国政府提出推进的“万村通”项目,则为非洲上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打开信息之窗;在中亚,中国企业建设的5G基站,让游牧民族也用上了移动互联网;在拉美,数字技术则成为中拉携手开展雨林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创新工具……这些实实在在的项目,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一词变得无比具体。
“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既致力于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又积极推动网络技术创新的国家之一,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中国不搞排他性,而是凝聚各方力量,努力让几乎所有国家都参与进来。”赞比亚国家遗产保护委员会代表穆登达·麦克·米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就实际成效而言,最显著的改变体现在贸易领域。“如今依托网络空间,我们无需亲赴中国,就能通过创新技术平台与中方伙伴完成交易,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便捷贸易。这种实实在在的成果,正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价值的最佳证明。”
博茨瓦纳青年与性别事务部代表博苏鹏·莫埃梅迪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作为发展中国家,博茨瓦纳正积极融入全球数字经济浪潮,“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大部分基础设施,包括科技基础设施的建造,都得益于与中国的合作。随着我国开始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我们期待与中国在网络安全等领域建立更紧密的合作,这正是我国未来发展所需的支持。”
乌干达新闻和信息通信技术部部长克里斯·巴里奥蒙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共享”是弥合数字鸿沟、推动包容性发展的关键。他在6日举行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表示,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组织以及部分企业,正通过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此类实践充分地表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非抽象的理念,而是一项能够切实解决发展难题的行动指南。
国际组织代表点赞中国AI治理理念
当AI技术加速迭代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带来的治理挑战也日益复杂。“在技术变革以‘月’为尺度的今天,AI已超越普通数字技术的范畴。随着通用人工智能(AGI)与超级人工智能(ASI)的发展,我们正面临一种潜藏的未知风险。当前要务是为已投入应用的AI建立治理框架。”国际人工智能治理协会主席约翰·希金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他认为,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任何促进国际合作的倡议都应得到积极肯定。中国在推动全球数字合作方面的努力值得鼓励,这些举措若能够顺利推进,将为国际社会带来诸多益处,比如使各国能够比较不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经验、共享合作成果,从而增强互信、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在全球网络治理中的贡献远不止于技术输出与设施建设。面对治理难题,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从2020年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提出全球数字治理应遵循的“秉持多边主义、兼顾安全发展、坚守公平正义”三原则,到2023年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提出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智能向善”的宗旨,再到连续举办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合作论坛,中国始终是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性力量。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局战略部部长弗莱德里克·沃尔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提出的相关倡议和理念极具远见与担当。“当我们审视AI、数据与互联网这些关键领域,会发现它们早已超越国界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议题。AI的进步理应惠及大众,绝不能成为加剧不平等的推手。而中国的理念正契合了这一核心诉求。”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