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在上月美欧宣布达成关税协议后,双方的联合声明陷入“难产”。英国《金融时报》17日爆料称,因对“非关税壁垒”措辞存在分歧,这份旨在确认上月所达成协议的声明文件被迫推迟。
据报道,外界最初预计7月2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达成协议后几天内,这份声明就会发布,但欧盟官员告诉《金融时报》,双方关于“非关税壁垒”的表述存在分歧,美国希望保留欧盟在《数字服务法》上作出让步的可能。但此前欧盟委员会已表示,放松这些规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数字服务法》要求大型科技公司更严格地监管其平台,被本届美国政府视作“非关税壁垒”。报道提到,一位美国官员表示,“我们将继续在与贸易伙伴的对话中,探讨数字贸易壁垒问题。欧盟在达成初步协议时,同意解决这些壁垒。”
此外,欧盟一直期待8月15日美国会将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但一名美国官员表示,只有在联合声明达成一致后,才会采取这一行动。数周过去,声明草案仍在双方辗转,调整汽车关税的法令也尚未出台。
据报道,声明的另一个障碍是双方在时间节点上的政策博弈,此前美国要求欧盟明确两个时间点:一是美国水产品及食品(如番茄酱、饼干、可可和大豆油)何时能获得更好的欧盟市场准入;二是欧盟何时降低对美国工业产品的关税。但欧盟表示,无法设定其内部审批流程的精确时间表,尤其因为欧盟还未决定如何通过修改法律简化针对美国进口商的行政程序。
奥地利《标准报》15日报道称,欧盟希望尽快达成一份包含最终细节的联合声明,以便尽快落实关税协议。“我们已经收到了美方的文本,目前正在审阅,”欧盟委员会发言人上周四在布鲁塞尔表示。他表示,谈判将在“技术和政治层面”继续进行。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经济问题研究学者马伟1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欧谈判伊始就分歧巨大,又因时间仓促,其所达成的协议在落地阶段具体问题上势必出现争执。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董一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欧贸易协议本质上只是一个政治承诺,尚不具备法律效力,而联合声明是双方朝着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第一步。
马伟说,欧盟内部决策机制非常复杂,27个成员国意见不统一更加延长了与美国形成联合声明的时间,尤其是在《数字服务法》上,欧盟的严格监管对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形成比较大的市场风险,因而被美国视为非关税壁垒,并成为双方谈判的焦点,为双方形成联合声明设置了一个主要障碍。董一凡认为,联合声明若不达成,双方在诸多敏感领域仍将存在分歧,美欧协议的落实也将面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