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在广东举办的2025年航空市场研讨会期间发布《反内卷背景下的破局之道》中国市场报告。报告认为,中国航空市场面临运力过度集中于高密度干线、同质化竞争激烈,同时支线机队结构单一又导致低密度市场服务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当前中国民航业确实面临盈利挑战,但将问题简单归因于支线航空发展不足可能过于片面。"民航资深业内人士林智杰在谈及这份报告时如是说。
报告揭示:增长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航空业面临的复杂局面。数据显示,尽管客流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却面临严峻挑战。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中国航空市场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根据报告统计,超过65%的航班集中在中国高密度干线航线上,更有76%的国内运力被投放到至少有3家及以上航空公司参与竞争的航线上。这种运力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导致各大航空公司在由主要城市对组成的饱和市场中陷入激烈竞争。与此同时,报告指出中国超过80%的窄体喷气式飞机都是针对大容量和中短途运营进行优化的机型配置,这种单一的机队结构进一步加剧了低密度市场服务不足的问题。
破局之道:差异化发展路径
针对这些结构性问题,报告提出了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对于大型航空公司,报告建议实施"以枢纽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着力优化枢纽航班波结构,实现中转衔接效率的最大化,同时提升飞机利用率,更好地支持高端客流的服务需求。
对于中小型航空公司,报告则指出其盈利路径在于通过"点对点"与"深耕细分市场"实现差异化竞争,建议灵活部署运力,积极开拓国内下沉市场、航空服务不足的市场以及客流量较小的国际航线。
业内回应:肯定专业性但质疑立场
民航资深业内人士林智杰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应该来说,目前中国的民航业仍处于复苏的趋势中,整体利润还比较微薄,特别是航空客运面临着一些挑战。"然而,他对报告中将盈利困境与支线市场服务不足直接关联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
支线市场发展现新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林智杰提供了全球视野下的观察视角。他指出:"当前全球的支线机市场都在下滑,最大的市场美国支线机的占比也显著下降。"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这一市场反而在提升,特别是C909飞机的持续交付,现役量大幅的增长,都有助于提升中国民航的基本服务,让中小城市的老百姓更方便的坐飞机出行。"
C909飞机作为中国首款自主研制的涡扇支线客机,自投入商业运营以来,已在中国支线航空网络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C909已交付市场166架,累计开通700余条航线,通航超过150座城市,其运送的旅客总量已超过2400万人次。C909特别注重服务边疆与内陆地区,成功构建了多个区域性航空网络。
根据2025年三季度报告,中国航空业呈现出"整体复苏、内部分化"的复杂态势。中国三大国有航司(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在前三季度全部实现盈利,标志着行业迈入复苏通道,这主要得益于国际航线的强劲恢复,其国际旅客周转量增幅(14.9%-24.16%)显著高于国内航线。
然而,行业内部出现明显分化。曾以成本控制见长的民营航司春秋航空和吉祥航空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0.32%和14.28%,面临"旺丁不旺财"的困境。这一反差背后的核心矛盾在于:中国国内市场呈现"量增价跌"的供需失衡,2025年1-9月平均机票价格同比下降8.5%,激烈的价格战侵蚀了航司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