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回归数学本真,培养顶尖人才(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2025-11-12 13:36
环球报
1068

数学的真谛在于深刻的思想与完美的逻辑。对数学的兴趣,源于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培养顶尖的数学人才、做世界一流的数学研究,需要摒弃浮躁之风,潜心治学,回归科学精神的本真——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探索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近年来,中国数学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批在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年轻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原创性研究、顶尖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不少提升空间。

当前,一些科研人员将获取各类人才计划头衔,即所谓的“帽子”,视为学术生涯的主要目标。一些高校、科研机构以“帽”取人,依赖“帽子”评价人才,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有潜力的年轻人跟风,选择相对容易发表论文的研究方向,难以沉下心来攻坚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的难题。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容易造成学术资源分配失衡,也会影响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

健康的学术生态,关键在于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自由探索的氛围,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原创研究。一流的学术环境意味着扎实的学术积累和持续的人才产出,而只有一流的学术环境才能造就一流的人才、获得突破性成果。我们要建立长周期的评价体系,以学术成果的原创性和国际影响力作为衡量标准。同时,也要保障青年学者的研究条件和相对良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心从事研究。

顶尖的数学人才,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如果把真理比作一座高山,文学、历史、哲学与数学就是从不同视角来看这座高山。不同学科之间是相通的,都是在探索真理与自然之美。回顾数学研究与发展的历史,很多伟大的数学家都受到了文学、艺术的启迪,数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也往往源于数学家的广博视野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如果有数学天赋的年轻人很早就被限制在狭窄的研究方向上,缺乏对相关学科乃至人文艺术的基本了解,就容易墨守成规,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没有科学文化的沃土,培养不出伟大的科学家,更难以产生开创学科新方向的大学问家。对中国人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很好的土壤。要鼓励学生阅读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提升思想境界。同时,注重传授学生重要数学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美,感受数学创造的魅力。只有培养出既有专业深度又有人文广度的学者,中国数学才能真正走向世界一流。

培养数学人才,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定力。我们要勇于打破“帽子”崇拜,重塑评价体系;要改革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要构筑健康的学术生态,摒弃功利引才;要注重人文修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条路需要持续的投入与耐心。我期待通过各界共同努力,让中华大地成为培育数学英才的沃土,让中国的数学研究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作者为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本报记者黄晓慧采访整理)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