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专家:中国或在使用方向明确情况下向欧盟发放稀土通用许可证
2025-11-10 12:07
俄罗斯卫星报
610

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和供应链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这一政策不仅关乎贸易规则,更在悄然重塑全球高科技与军事产业的力量平衡。中国军事专家秦安近日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稀土出口管制是中国针对西方霸凌与战争行为的战略反制,但在明确民用、透明使用的前提下,对欧盟发放通用许可证仍具现实可能。

稀土金属作为现代军事装备的重要原材料,被广泛用于导弹、喷气式飞机和无人机等高端装备制造。2025年10月上旬,中国全面收紧稀土出口管制,并首次将境外半导体纳入监管,这一政策被视为中美科技博弈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也让全球高科技产业链再度陷入不确定性。10月30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根据中美经贸团队通过吉隆坡磋商达成的成果共识,将暂停实施2025年10月9日公布的有关出口管制措施一年。

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呼吁“力争实现关键矿产独立”,同时欧盟贸易官员也在积极与中国沟通,尝试确保供应。然而,中国是否会向欧盟预先批准的买家发放所谓的“通用许可证”,以简化出口流程,仍存在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安认为,中国向预先批准且使用方向明确的欧盟买家发放许可证的可能性很大,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向中国报备稀土使用的范围,二是避免助力肆无忌惮的战争犯罪行为。三是不对中国进行贸易战等行径。这表明,中国在开放出口通道的同时,保留着战略主动权,欧洲想要完全掌控供应链并非易事。

欧洲在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方面也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数据显示,欧盟98%的稀土元素和92%的稀土加工能力依赖中国,欧盟对稀土永磁体的需求几乎全部进口自中国。而且,尽管欧洲企图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进口原矿,但其真正的技术瓶颈在于“精炼”与“加工”:即便原矿来自他国,欧洲企业仍严重依赖中国的加工能力。

欧洲的替代计划虽已启动——例如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和投资国内稀土产业,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资金规模尚未匹配中国的产业规模、所需技术(如晶界扩散技术、高性能永磁体制造)短期内难以追上。

与此同时,中国对稀土出口的节奏控制恰恰让欧洲不得不在“依赖”与“独立”之间反复权衡,而稀土早已不再只是一般矿产,更成为一把精准的战略钥匙——它不仅能用来限制西方军备发展,还迫使欧洲重新审视“独立”的含义。

这两大层面——技术与产业追赶的滞后、以及战略依赖的结构性弱点——共同表明:欧洲虽有志图缩减对中国的依赖,却必须正视现实中的长期挑战和战略耐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向预先批准的欧盟买家发放通用许可证可能性较大,但前提是用途明确、不助力战争、避免贸易挑衅;对合规买家,这既体现合作共赢,也迫使欧洲在依赖与独立间理性权衡。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