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环时深度】多重挑战下,欧洲环保路线之争加剧
2025-9-5 07:07
环球报
1111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近年来,暴雨洪水、高温热浪、森林火灾等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在欧洲多国频发,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然而,以推崇绿色理念出名的欧洲,其内部在环保政策方面的路线分歧却不断增大,法国近期因是否安装空调而引发的“政治战争”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究其原因,不过是欧盟很难在经济放缓、竞争力下降、通胀高企等多重挑战下,像以前一样将绿色议程摆在优先位置。有欧洲政党表示,该地区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政党开始认识到,意识形态不能凌驾于“经济存亡问题”之上。批评人士则反驳说,如果欧洲不能迅速过渡到清洁经济,将危及该地区长期经济发展,并使个人和政府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

今年夏天,空调在法国引发“政治战争”

在刚刚过去的夏天,法国因为是否安装空调爆发了一场“政治和文化战争”。据法国《回声报》等媒体报道,在一轮轮热浪中,学校停课、游泳池和博物馆免费开放、企业调整工作时间……这些措施凸显了一个问题:法国似乎空调安装不足。“普通民众正被迫在酷暑中煎熬,而精英阶层早已享受凉爽。”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领导人勒庞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呼吁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安装空调。然而,左翼人士却极力反对,认为这会加剧“热岛效应”,扩大环境危机。西班牙《机密报》评价称,勒庞把高温包装成了一场“精英派与穷苦民众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而对普通民众而言,最直接的危机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机密报》认为,左翼如果想赢得选举,就必须放松道德主义和监管,并保障民众生活的舒适和富足。

“空调之争”是法国社会各界环保路线分歧加剧的最新案例。此前,《杜普隆法案》就让法国政界、农业组织、环保人士矛盾重重。“左右壁垒分明”——法国《欧洲时报》以此形容该国内部因为这一法案而形成的阵营对立。根据法新社等多家法媒的报道,2024年年初,法国爆发大规模农民示威活动,抗议欧盟的环保政策等影响粮食生产,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一年的11月,法国共和人党籍参议员杜普隆提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上述法案,目标是解除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限制并重新引入被禁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

《杜普隆法案》得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所在的复兴党、一些左翼和极右翼政党人士的支持,于今年7月初在议会一读通过。然而,法国生态党和极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兰西”等则强烈反对该法案,提交了近3500项该法案的修正案。

今年5月,在法国全国农业经营者工会联合会等农业组织的号召下,大批农民将农用车辆开到法国国民议会大厦前,以表达对《杜普隆法案》的支持。两个月后,一名23岁的女大学生在法国国民议会网站发起请愿,要求废除上述法案。请愿书在很短时间内收集到超过210万个签名,这是法国历史上签名人数第二多的请愿书。根据法国的规定,当一份请愿书获得来自至少30个省的50万个签名,就能被列入国民议会议程进行辩论。

不只是法国内部在环保问题出现纷争。在欧盟层面,传统上对绿色议程持反对态度的极右翼政党力量不断壮大,而此前力挺环保的中间派或中间偏右政党,如今立场也不坚定。这使得欧盟不同派别政党就环保问题展开的攻防更加激烈。

“今时不同往日。”据美国“政治新闻网”欧洲版近期报道,多年来,欧洲议会中的极右翼政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而现在包含法国国民联盟、意大利联盟党等欧洲多国极右翼政党的党团“欧洲爱国者”,已经是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拥有85名议员。该党团将反对欧洲绿色协议作为其政治纲领的中心。这一协议旨在使欧洲在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减少55%,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欧洲爱国者”党团的前身“身份与民主”党团在最鼎盛时期也只有70多名欧洲议会议员,其他盟友议员更是寥寥无几。相较之下,“欧洲爱国者”有可能与其他右翼以及中右翼政党在环保政策上结盟,甚至组成议会多数。

“政治新闻网”今年1月关注了“欧洲爱国者”党团主席巴尔代拉发给欧盟保守派政党领导人的一封信。他将信寄给了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党团和右翼的保守与改革党团领导人,以及极右翼的“主权国家欧洲”党团领导人。巴尔代拉在信中指出,是时候一起扼杀欧洲绿色协议了,如果4个右翼党团联合起来,它们将在欧洲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

“我们绝对意识到左派和生态学家的‘负面和破坏性影响’,我们想要对抗这种影响。”据“政治新闻网”报道,巴尔代拉表示,该党团坚决反对欧盟委员会最近提出的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较1990年水平减少90%。欧洲人民党党团也强烈反对上述减排目标。该党团还准备拒绝绿党提出的一项动议,即加快欧洲议会就上述目标进行谈判。与欧洲人民党党团不同,欧洲议会绿党、社会党、民主党等中间党派支持这个动议。

“意识形态不能凌驾于‘经济存亡问题’之上”

《杜普隆法案》在法国引发的纷争,也被一些人看作该国在环保政策上开倒车的最新案例。据《欧洲时报》《世界报》等法媒报道,今年5月,法国国民议会取消了在大城市设置车辆限行的“低排放区”制度。该制度是为了提升空气质量并减少细颗粒物排放而设立的。法国政府还被指一直在纵容敌视环保部门的做法。去年11月,一些农民在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局外示威,要求关闭该机构,而这得到了农业部长热纳瓦的明确支持。对于欧盟委员会提出到2040年实现减排90%的目标,马克龙公开呼吁对此进行“民主辩论”,并在必要时“争取更多时间”。

“欧盟在环境政策上的倒退势头正在增强。”据英国《卫报》今年6月报道,自2023年底以来,欧盟政策制定者对欧洲绿色协议进行了几次重大打击。在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上台后的头6个月里,欧盟给了汽车制造商额外两年时间来实现减排目标,并降低了对狼的保护级别。在英国,政府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阻力。德国Heise新闻网8月28日称,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和供应商协会呼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紧急修改欧盟针对汽车行业的气候政策。它们警告称,2030年和2035年针对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设定的严格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在当今世界已不再可行”,在当前条件下逐步淘汰内燃机已不再现实。

在今年7月8日举行的欧洲议会会议上,“欧洲爱国者”党团赢得了任命负责2040年气候目标报告员的权力。美国“政治新闻网”介绍说,该报告员的工作是起草欧盟在环保政策上的立场并在与欧盟各国政府的谈判中捍卫这一立场。这也就是说,“欧洲爱国者”党团将领导有关欧盟新气候目标的谈判。该党团的盟友对这一消息欢呼雀跃,认为这是限制欧盟绿色行动前所未有的机会。

以重视环保出名的欧盟,为何近年来频频在环保政策上开倒车?有观点认为,欧盟之前之所以推崇绿色议程,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希望能提高环保技术,从而提升经济竞争力。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人们的幻灭感现在已经开始显现。“将雄心勃勃的气候政策与竞争性产业相结合的承诺尚未兑现。”德国工业联合会副主席勒施总结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李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绿色转型经济成本较高,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可以当作未来产业培育,带动创新和发展。然而,当前欧洲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大,各国财政紧张,政府必须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紧迫的领域。如果因为推动绿色转型导致生活成本上升,会进一步加大民众不满情绪。绿色转型带来的电价上升、严苛的环保规则等,也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引发产业界的不满。此外,目前欧洲政坛整体上右翼较为强盛,特别是极右翼民粹力量上升,他们很多都不支持激进的环境能源政策,倾向于确保企业和民众便利用能。同时,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迫使欧盟短期内优先保障能源安全。

比利时布鲁盖尔研究所网站发表的文章称,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更看重竞争力,而不是气候政策。欧洲议会发布的最新“欧洲晴雨表”调查显示,欧洲人的优先事项在2020年至2024年间发生了变化,他们现在最关心的是经济安全和国际冲突,气候问题降至第四位。考虑俄乌冲突和高通胀问题,这并不令人惊讶。

经济问题是导致欧盟环保政策倒退的重要因素。据德国Heise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和供应商协会在一封公开信中称,欧盟战略不应仅仅依赖理想主义,而必须认识到工业和地缘政治现实。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称,欧洲越来越多的政党认识到,意识形态不能凌驾于“经济存亡问题”之上。德国选择党还援引该国《世界报》的数据称,内燃机禁令将重创工业,德国一年失去了11.4万个工业岗位,而汽车行业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失去了5万个工作岗位。“是时候停止欧洲的去工业化了。”欧洲议会议员蒂姆格伦这样说。巴尔代拉认为,欧洲绿色协议“将把欧洲锁定为一个消费型经济体,把我们推到世界的边缘”。他批评说,欧盟左翼力量通过意识形态威胁到经济增长。

绿色转型,中欧有广阔合作空间

据“德国之声”报道,国际科研机构“世界天气归因联盟”9月4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始于7月底的野火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烧毁了38万公顷和26万公顷土地,加起来占欧洲被烧毁土地的2/3。今年欧洲被烧毁土地的面积比塞浦路斯岛还大。到目前为止,欧盟今年的野火已经释放了3800万吨二氧化碳。

近年来,极端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在欧洲不断打破纪录。“没有哪个大陆变暖速度像欧洲这么快。”今年4月发布的《2024年欧洲气候状况报告》显示,自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平均气温已上升约2.4摄氏度。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3摄氏度。去年9月,由“鲍里斯风暴”带来的持续降雨导致中欧和东欧8个国家的城镇发生大范围洪水。这一年的10月至11月,西班牙瓦伦西亚地区发生严重洪灾,造成超过220人死亡。据估计,2024年全年,欧洲各地因洪水和暴风雨而受灾的人口达41.3万,约335人死亡。与此同时,欧洲也在2024年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第二多的极端高温天数。因为洪水、热浪、风暴以及干旱,欧洲约7.5亿人的生活正日益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欧洲环境署去年3月首次发布了对整个欧洲应对气候变化的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欧洲在气候适应方面没有做好应有的准备。

李超表示,欧盟在平衡环保、经济与民生方面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欧盟应稳步推进绿色转型,制定适应经济增长状况以及企业可承受的转型目标。对受转型影响较大的企业和民众应给予必要补贴,兼顾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欧盟应拓展国际绿色合作,协同推进转型。在这方面中欧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在光伏、风电、电动车等方面可以说是欧盟不可或缺的伙伴。如果欧盟能放下成见,进一步优化和加强与中国的绿色合作,必将助力该地区更好推动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化。

【环球时报驻德国、法国特约记者 昭东 岳雯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洋】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