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石市長維科·蘇道于8月16日星期六澄清,市政府30億比索的“節餘”不應被慶祝為一項成就,而應被視為一種提醒,資金必須流回人民手中。
蘇道表示:“政府‘盈餘’或‘節餘’並非成就。”
政府不應囤積資金;資金應用于造福人民和發展經濟。
蘇道解釋說,該市之所以能夠節省資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採購改革,以及地方政府尚未充分發揮其預算的效用,而預算在短短五年內翻了一番。
蘇道認為,巴石市的節餘主要源自于兩個因素:
1. 採購領域反腐敗改革
更嚴格的採購規則和取消回扣降低了專案成本。
“簡而言之,主要原因是由于真正的公開招標和零回扣,價格下降了。以前1億比索的工程,現在只需八千萬比索甚至更低。”蘇道說。
2. 地方政府的吸收能力有限
巴石市的預算在五年內從100億披索躍升至200億披索。蘇道解釋說,雖然社會服務、工資和基礎設施支出也有所增長,但這些支出並沒有跟上預算的成長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