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社會氣象站上週五晚間發布的民調,今年第二季度有近半數(49%)菲律濱家庭(約1,370萬戶)自評為貧困。這項於6月25日至29日進行的調查訪問了1,200名成年人,結果顯示10%家庭自認處於貧困與非貧困邊緣,41%則自評為非貧困。
該民調機構指出,自評非貧困的41%比例,僅比4月23日至28月調查創下的“歷史新高”42%低1個百分點。同時,6月調查中自評貧困的49%比例,也比4月調查的50%(1,410萬戶)低1個百分點。
社會氣象站表示,全國自評貧困率下降1個百分點,源於未獅耶地區與“平衡呂宋”(即大岷區以外呂宋地區)的下降,“加上棉蘭佬與大岷區的上升”。本次調查抽樣誤差範圍為±3%。
在6月調查中,棉蘭佬自評貧困率“最高”達69%,未獅耶60%次之,平衡呂宋38%,大岷區36%。未獅耶自評貧困率較前次67%下降7個百分點,平衡呂宋則從43%下降5個百分點。但棉蘭佬從61%上升8個百分點,大岷區從33%上升3個百分點。
2025年6月調查還發現,在貧困家庭總數中,7.8%(220萬戶)是1至4年前的非貧困家庭(“新貧”);6.4%(180萬戶)是5年及以上前的非貧困家庭(“常態貧困”);34.8%(980萬戶)從未經歷非貧困狀態(“長期貧困”)。在非貧困家庭中,11.1%(310萬戶)是1至4年前的貧困家庭(“新脫貧”),23%(640萬戶)是5年及以上前的貧困家庭(“常態非貧困”),16.9%(470萬戶)從未經歷貧困(“長期非貧困”)。
社會氣象站指出,自1983年4月以來已進行151次自評貧困調查。1983年4月由菲律濱發展學院首次調查時為55%,1985年7月主教-商人會議調查達到74%“峰值”。1986年5月至今的社會氣象站調查顯示,菲律濱貧困家庭比例最高為1992年2月的72%,最低為2019年3月的38%。
總統小馬科斯雖在7月28日國情咨文中承認通膨等經濟指標“改善”,但強調若多數民眾仍陷困境則數字毫無意義,承諾在剩餘任期全力提升國民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