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陈子帅】“在中国斡旋下,泰国和柬埔寨于上海举行会谈后重申停火。”美联社7月31日报道称,柬埔寨和泰国代表30日在上海出席一场会议,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微笑合影。在这场会议上,柬、泰双方向中方重申将遵守停火共识,中国发挥的作用受到外界关注。
中国—柬埔寨—泰国三方非正式会晤7月30日在上海举行。中国外交部介绍说,会议是在坦诚、友好和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柬、泰双方赞赏中国迄今为平息事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柬埔寨、泰国于7月24日开始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后在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主持下,两国28日举行会谈并达成共识,同意自当天24时起“立刻且无条件”停火。29日,泰国军方通报称,柬埔寨当天违反停火协议向泰方发动袭击,泰方予以反击。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则反驳称柬方严格执行停火协议。
“柬泰边境冲突发生以来,作为柬埔寨和泰国的友好邻邦,中方一直以自己的方式为缓局降温作出积极努力。王毅外长分别做柬、泰外长和东盟秘书长工作,中国外交部同柬、泰双方保持密切沟通,结合事态发展进行多轮传话,派出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两次穿梭劝促。中方支持东盟发挥作用,同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保持密切沟通,派中方代表出席柬泰领导人吉隆坡会晤。”中国外交部30日介绍说。
针对在上海举行的相关会议,外交部表示:“中国持续为支持柬、泰双方和平解决边境争端发挥建设性作用,举行此次三方非正式会晤是中国的最新外交努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7月3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道,在调解过程中,中方支持马来西亚发挥东盟轮值主席国作用,以“东盟方式”推动冲突的政治解决。同时,中方还通过非正式会晤的形式,为夯实停火共识、维护调解成果发挥关键作用,“体现了对东盟中心主义的充分尊重和维护”。
与此同时,美方也在“积极”调解柬泰冲突。“首先是马来西亚总理的推动,然后中国也伸出了援手。不过,直到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致电泰国领导人后,曼谷才同意与柬埔寨进行会谈,以结束不断升级的军事冲突。”路透社7月31日发表独家报道,称接受其采访的泰国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特朗普26日曾致电泰国代理总理普坦,推动28日的会谈。报道还称,柬埔寨政府负责外交政策的官员表示,柬埔寨接受了马来西亚最初的谈判提议,“但直到特朗普介入后,泰国才采取进一步行动”。
美联社等媒体称,美方促成停火的方式是借贸易关系施压。“特朗普曾表示,如果冲突持续,美国不会推进与任何一方的贸易协定。”
顾佳赟分析说,美国这次调解与其说是“积极”,不如说是“强硬”。首先,美国希望通过调解粉饰其在这场冲突中偏袒的一面;其次,美国希望借此提升地区影响力,增加未来深度干预地区秩序的可能性和话语权;最后,美国站在台前“抢功”,想在国际舆论中突出“和平总统”和美国作用。
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称,在该地区对中美两国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都至关重要的前提下,两国在调停这场冲突时的做法存在差异,报道称,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利用关税施加影响。相比之下,中国更倾向于通过低调接触来维护其地区利益。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专家的话分析说,中国的做法与“东盟方式”更为接近。顾佳赟则表示:“在这次调解过程中,美国注重眼前实效,中国注重长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