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欧盟与美国27日达成贸易协议,美国总统特朗普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协议”,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表示,这项协议“对大西洋两岸的企业都至关重要”,并提供了“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但该协议因其不平衡性而受到欧洲方面越来越多的批评。德国总理默茨表示,协议将对欧元区最大经济体造成“重大损害”。法国总理贝鲁则感叹,协议达成的这一天对欧盟来说是黑暗的一天。就连冯德莱恩所在的欧洲人民党也对结果不满,称协议“公然违反世贸组织原则,严重打击了欧洲工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欧盟委员会竭力捍卫该协议。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表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这显然是能达成的最佳协议。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彼得·蔡斯表示:“冯德莱恩主席和其他相信欧盟可以通过让步为欧洲企业带来稳定的人,可能会不幸地发现,那个为了获得‘筹码’而撕毁美国在国际法下承诺的人,很可能也会撕毁这项协议。”
“这仍然是在瘟疫和霍乱之间做选择”
根据美国与欧盟27日达成的贸易协议,美国将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此外,欧盟将增加对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军事装备,以及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
路透社称,15%的进口关税税率虽然低于特朗普曾威胁的30%,但远高于欧盟最初希望达成的零关税。欧洲新闻电视台称,这种巨大差异让人觉得这是一项不对称的安排,照顾美国的利益,而损害欧盟的利益。
德国总理默茨28日在柏林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这一税率几乎将欧洲汽车行业现有的27.5%关税税率降低了一半,“但我完全清楚,这将给德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他说,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但也认为,确实无法取得更好的结果。
另一个对协议明显不满的国家是法国。28日,法国总理贝鲁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当一个由自由民族组成的联盟,聚集在一起,共同维护其价值观、捍卫其利益,却决定屈服时,这真是黑暗的一天。”法国负责欧洲事务的部长级代表本杰明·哈达德表示,这项协议虽然为受到美国关税威胁的经济体带来“暂时的稳定”,但若欧洲不尽快觉醒,将面临严重的“战略脱节”。法国负责对外贸易的部长级代表洛朗·圣-马丁则强调,欧洲不能就此止步,而是要认真思考自己是否仍是一股真正的力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这场谈判远非终点”。
其他欧洲国家也对协议感到不满意。爱尔兰总理马丁虽然对避免高关税表示欢迎,但指出“‘比以往更高的关税’将使跨大西洋贸易‘更加昂贵,更具挑战性’”。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虽然他支持欧盟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但对此“毫无热情”。他还呼吁欧洲“振作起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直言:“这根本不是协议。”
在欧洲层面,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他认为欧洲显然做出了一些难以接受的让步。该委员会副主席凯瑟琳·范布伦普特的言辞更为尖锐:“避免更高的30%关税无疑会让人松一口气,但这仍然是在瘟疫和霍乱之间做选择。”
“4月2日之前的世界一去不复返”
“这显然是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达成的最佳协议。”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在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为协议做辩护。据欧洲新闻电视台报道,他还表示,特朗普在谈判开始时就再次提出30%的税率,这导致双方反复拉锯,最终确定15%的税率。“很明显,4月2日(特朗普宣布全球性的‘对等关税’)之前的世界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只需要做出调整,应对这种新方式带来的挑战。”
法国在多个领域未能实现其所追求的目标。美国《纽约时报》称,尽管包括飞机在内的主要行业获得了关税豁免,但许多象征“法国制造”的公司可能会发现,它们的产品对美国买家来说变得更加昂贵,如干邑、葡萄酒和香槟。法国葡萄酒和烈酒出口商联合会表示,如果未能获得关税豁免,将对大西洋两岸造成“极其剧烈的冲击”。
同样面临风险的还有法国化妆品。法国美妆企业联合会秘书长埃马纽埃尔·吉夏尔表示,此前法国化妆品进入美国时享受零关税,如今将被征收15%的关税。他称这一变化构成“重大威胁”,可能导致多达5000个工作岗位岌岌可危。
在“德国之声”看来,欧洲汽车制造商除了要面对亚洲竞争和向电动化转型的成本之外,如今还面临着另一个严峻的现实——对美贸易协议带来的长期成本。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估计,冯德莱恩谈判达成的这项协议每年可能给该国汽车行业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政治新闻网”报道称,协议要求欧盟在3年内从美国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理论上,这对美国油气公司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实际上,专家认为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因为要达成这一目标,欧盟需将其从美国的能源进口量增加两倍,同时还需要美国企业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能源供应都转向欧盟。相比之下,俄罗斯去年对欧盟的能源总销售额仅为230亿欧元。此外,布鲁塞尔方面缺乏足够的手段来推动这一切成为现实:能源进口完全由私营企业掌控。
西媒:欧盟“臣服策略”有效性尚待验证
“德国之声”称,美国方面也会面临损失。美国葡萄酒和烈酒批发商协会表示,如果美国对欧洲酒业征收15%的进口关税,将导致美国损失超过1.7万个工作岗位和25亿美元的业务。
《纽约时报》称,美国对从欧洲进口的药品征收15%的关税,将给制药行业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支出,并可能导致部分药品价格上涨。这可能转化为美国人更高的自付费用,医疗保险费也随之增加。
英国《卫报》称,下一步预计欧美将于8月1日发表联合声明,然后,特朗普将签署一系列行政命令,使协议在美国生效。欧盟则必须制定法律文书或国际协议才能使其生效。这可能需要数周时间。零关税商品清单以及针对钢铁、葡萄酒和烈酒等行业的进一步关税安排,还需要数周乃至数月的谈判。
法国《世界报》评论称,欧盟委员会此次主导的这一“非对称妥协方案”凸显出欧盟27国在应对美国时的掣肘与软弱。虽然此次关税协议被包装成“不幸中的万幸”,但新一轮15%的广泛性关税,将进一步削弱欧洲企业的竞争力,并推高出口商品价格。面对这些现实,欧盟委员会主席及欧洲商界只能寄希望于经济环境的相对稳定。但事实上,这样的期望毫无保障。美方行事不可预测且手段强硬,完全无视既有国际贸易规则。
“冯德吕特,从北约到关税,欧洲试水对特朗普‘臣服策略’的有效性。”西班牙《机密报》29日以此为题评论称,当北约秘书长吕特称特朗普为“爸爸”时,许多欧洲人感到不寒而栗。如今,冯德莱恩以更克制、更德国的方式效仿了吕特的策略。在会谈期间以及结束时,她都采取“沉默策略”,让会场回荡着特朗普的声音。
该报称,不论是学者、外交官员还是政客,该协议的批评者都认为,若换一种谈判方式,欧盟本可以争取到更多筹码。到目前为止,欧盟“臣服策略”的有效性尚未得到验证。布鲁塞尔方面最突出的担忧是:达成的协议到底有多稳固?特朗普政府会遵守承诺吗?倘若需要重新谈判,是否已消耗太多谈判筹码?
【环球时报驻法国、美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尚凯元 冯亚仁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唐亚 张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