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没钱也要来中国?揭秘泰国人为什么扎堆来中国!
2025-7-27 17:03
头条新闻
4748

伯乐头条专讯:最近,不少人发现一个现象悄然发生——越来越多泰国人选择来中国消费,甚至连“没什么钱”的普通泰国人,也开始将购物、旅游和医疗等消费目标瞄准中国。那么,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逻辑?

 

泰国朋友说得很直接:泰国有三件事“兜得住”——教育、医疗和养老。在这种国家机制下,人们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没了后顾之忧,自然更愿意拿出钱来消费。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消费性价比,确实已经远超想象。

 

如今,泰国人来中国已经无需兑换现金,微信、支付宝一扫就行,消费全程电子化,便利程度甚至高于本国。而许多泰国年轻人发现,中国的物价竟然比泰国还低,商品质量还更稳定。于是,他们开始流行一趟趟“购物+回国代购”的操作,比如买衣服、生活用品甚至电子设备,再带回泰国售卖,实惠又能赚差价。

 

更让人警醒的是,这批泰国年轻人的消费观也非常“当代”:他们普遍不存钱,更愿意把钱花在“有感觉”“有用处”的地方。你给他两万块,立马用来旅游、生病了马上住院治疗。但你给一个老年人两万块,对方可能只是“泡个枸杞”就心满意足了。

 

“我没有肚子里的东西,你给我再多开塞露也没用”——这句调侃也道出了当前中国社会消费断层的矛盾:年轻人没钱但敢花,老年人有钱却不愿消费。

 

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中国要想保持消费动力,不能只靠本国年轻人。解决之道之一,正是让世界人民也来“消费中国”。

 

事实上,中国在消费体验上已具备相当优势,但“软环境”依旧有短板。比如外语指示不完善、公共厕所不够干净等“细节问题”,无形中成了外国人跨过的门槛。

 

有意思的是,一位泰国同事甚至问中国人:“四姑娘山值得去吗?”而他面前的成都朋友却自嘲地回答:“我还真没去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在这个“全球旅游通吃”的时代,中国的“蛋糕”已经摆在桌上,但要让更多人吃到,还需要一点细节上的打磨。

 

用一句话总结这场跨国消费潮:在通胀的地方赚钱,在通缩的地方花钱,才是活得舒坦的正确方式。而中国,正悄悄成为那块“值得花钱”的地方。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