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緬甸邊境鎮妙瓦底(Myawaddy)一處戒備森嚴的園區內,十多名菲律濱人儘管遭受酷刑威脅,仍拒絕返回工作崗位。他們的工作是透過網絡詐騙,騙取全球包括美國、新加坡、泰國和菲律濱等地人民的財物。
像來自60多個國家的數千名受害者一樣,他們本被高薪招聘到泰國資訊科技產業工作,但抵達後發現,自己被迫參與由分布在緬甸各地的中國犯罪集團運營的網絡詐騙活動。
2025年7月25日,反人口販運民間組織“人權被害者協助民間網絡”與民主克倫佛教軍會面,促成約179名仍被困緬甸的受害者獲救。
當晚,來自緬甸妙瓦底KK 3園區的18名菲律濱人以及不確定數量的其他受害者被邊境警衛部隊救出,現暫時被安置於妙瓦底,等待各自大使館的接管和送返程序。
前菲律濱大使館警務隨員多米納多·馬塔朗上校正在監控情況並協調救援行動。
儘管包括泰國今年2月切斷詐騙園區的電力、食物和水源供應在內的打擊措施已展開,但詐騙活動仍在繼續。犯罪集團迅速調整,依賴發電機、私運燃料和衛星網絡持續運作。
正當官方反應緩慢,民間倡議者、非政府組織及受害者家屬接手並向泰國國家人權委員會提交請願,促請立即介入。
7月25日,該委員會以視訊會議方式與非政府組織、受害者家屬、倡議者及聯合國人權高專辦代表討論持續的救援工作。
在仍被困者中,14名菲律濱人滯留於位於緬甸核心園區內,與尼日利亞、喀麥隆及埃塞俄比亚等國受害者一同被拘留。一位不願透露全名的菲律濱女子茱莉亞分享,她的妹妹僅生產數月就被困該園區,“她已經待了三個月,每次通話都哭,甚至有自殺念頭”。
其他被害人家屬也描述類似遭遇。一位巴基斯坦人述其兄弟及其他四名被人口販運後失蹤逾一年,且遭遇冒充非政府組織的人勒索。埃塞俄比亚、烏干達及坦桑尼亞等國家家屬則長期在情感和經濟上掙扎,等待親人安全回家。
受害者與家屬回憶遭受暴力虐待,包括毆打、電擊、燒傷、性侵、餓肚及器官販運威脅。有些被迫接受軍事訓練作為懲罰,或被單獨禁閉不給食物;有人需背負20公升水桶數小時;甚至有人被賣給其他電詐集團。
被囚禁期間懷孕的女性常流產或患產後憂鬱,許多人非工作時間被限制在房內。儘管有人嘗試逃脫,但成功者極少。他們持續呼籲立即醫療援助及解救,惟現有條件下,支援難以到位。
救援困難在於,多數詐騙園區位於克倫民主佛教軍及邊境警衛部隊掌控的自治地區,連緬甸中央政府無權介入,有些武裝團體甚至被懷疑從中獲利。多數受害人來源國無駐泰外交機構,導致協調反應延遲。救援不僅受限於司法權限,也需跨境合作。
非政府組織代表表示,救援需與掌控園區的武裝團體慎重協商,並與泰國當局合作促成跨境行動。“即便掌握詳細受害人資料,政府過渡期形成漏洞,沒有人動作迅速,受害者因此受苦。”
克倫民主佛教軍副司令蘇瑞瓦中將表示,他對遭報告的虐待和詐騙活動感到“驚訝”,強烈支持救援行動,稱此前未接獲園區內有肢體虐待的報告。
救援後,受害者返鄉路程依舊漫長,通常需等待1至3個月。他們必須通過緬甸並接受國家甄別機制篩查,以鑑定和支持人口販運倖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