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很多人问,柬埔寨这次电诈清剿行动是不是已经结束了?
他们给出的普遍说法是:打了些小鱼虾,大园区不会动,也算完成了“表演”。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简单片面,甚至误导。
先看清剿“成绩单”:截至7月19日,柬埔寨已清剿52处窝点,逮捕2767名嫌犯,其中中国籍嫌犯843人。
我们的观点是:这场清剿远未结束,一些大园区也未必安全。
1、这是一次系统性清剿行动,筹谋已久,准备充分。
很多人以为清剿行动是从7月14日洪玛奈签署首相令才开始,其实错了。在那之前,柬方就已经开始了筹备、侦查、法律框架等相关准备工作。
目前柬埔寨方面公布的数据,都是从6月27日开始的。
为什么是6月27日?虽然官方没给出明确说法,但就在那几天,柬泰两国正在公开互怼,互相指责对方是“东南亚电诈中心”,场面极其难堪。
换句话说,柬埔寨一边与泰国交锋,争夺话语权,试图摆脱“电诈输出国”标签;一边早已在筹划大动作。
所以说,这次清剿是国家级、系统性的执法工程,非几天抓几人的“做做样子”。
2、从更高政治角度看,园区从来不是“禁区”。
近几年,柬埔寨多次重拳打击电诈,一些大型园区也曾被查封或冲击。
2021年的金星园区、西湖园区;
2022年的新山顶长城园区、凯博园区、皇乐园区、金水园区;
2023年有中国城;
2024年刚查过芒果园区。
园区并不是铁板一块,只要出现内外压力,随时可能被抛弃。
3、别神话“园区保护伞”,这次是真动真格的。
清剿行动过程中,既是执法,也是“重新洗牌”。谁被保,谁被弃,瞬息万变。
就像前几天,某知名大园区上演“千人大逃亡”,结果警方表示:当天根本没计划去查。显然,园区内部的大佬情报搞错了,误判了形势。
这说明一个问题——即使有“关系”,也未必可靠了。
4、从国际角度看,柬埔寨已无退路。
柬电诈问题已被联合国、国际特赦组织等国际组织点名批评。美国财政部去年更是制裁了多名涉诈高层。
柬方此时出手,除了内部压力,也是在回应国际社会的警告。
所以如果最终名单中没有那些已被通报的“问题园区”,那这场行动根本站不住脚,意义也会被大打折扣。
一句话总结:别低估这次清剿的深度和烈度。园区不再安全,保护伞也在松动。电诈“游戏”进入最后阶段——真正的风暴,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