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法国军方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仪式,将在塞最后一处军事基地盖莱营正式移交塞方,标志着法国结束在塞65年的军事常驻以及中非和西非地区的长期存在。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青海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这反映了在近年来全球南方国家力量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包括塞内加尔在内的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和增强,特别是萨赫勒地区国家,敢于对法国说“不”,追求真正独立,谋求自主发展。
自1960独立以来,塞内加尔一直是法国最忠实的盟友之一,但2024年新总统法耶上台后,明确要求恢复国家主权,要求法国撤出所有驻军,并移交军事基地。法国在塞内加尔共有5处军事基地,从今年3月开始撤军工作,此前已陆续将4处基地移交塞方。最后一处盖莱营其位于塞内加尔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军事基地。
法国驻非洲部队指挥官帕斯卡尔·扬尼在仪式上说,移交该基地标志着法国在塞内加尔军事常驻的终结,也标志着两国军事合作关系进入新阶段。
塞内加尔武装部队参谋长姆巴耶·西塞表示,塞政府正在更新防务与安全合作框架,其核心目标是支持塞军队自主发展,“塞法未来的合作方向将取决于两国政府的政治意愿,同时也需要更加尊重塞内加尔主权”。
她表示,近年来,在塞内加尔,由年轻人推动的反法国情绪,必须摆脱法国束缚、希望实现塞内加尔真正自主,不做法国傀儡的声音日益高涨。这也促成了对前殖民大国法国持强硬立场的法耶的上台。之后,2024 年3月法耶上台伊始,便承诺进行彻底改革,之后要求法国在 2025 年前从塞内加尔撤军。在2024年10月出台的《塞内加尔2050愿景:国家转型议程》中,法耶政府声称其旨在使塞内加尔在未来25年内实现系统性变革,建成一个“主权、公正、繁荣的塞内加尔”。2024年11月,法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塞内加尔已经独立64年,是一个独立国家,一个主权国家。法国军事基地在塞内加尔的存在与塞内加尔国家主权不相容。
另一方面,刘青海指出,与军政府控制的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等国家与法国偏向于决裂不同,塞内加尔希望在保持主权独立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与法国的合作。例如,2024年11月,法耶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法国应考虑脱离军事存在的合作关系,建立一个富有成效、特殊且全面的伙伴关系。2025年7月17日,塞内加尔总参谋长姆巴耶·西塞将军在出席法国归还军事基地吉耶尔营仪式时表示,此次交接标志着“塞法两国丰富而漫长的军事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目标旨在为安全伙伴关系赋予新内容”。
近年来,法国被迫从多个非洲国家撤军。2022年8月,自2014年以来在“新月沙丘”反恐行动框架下驻扎在萨赫勒地区的法国军队被迫撤离马里;2023年3月,布基纳法索当局宣布终止60多年前与法国签署的军事援助协议。布基纳法索外交部也通知法方,法国军队必须撤离该国;2023年尼日尔发生政变后,军政府要求驱逐法国大使,并宣布终止与法国的军事协议,要求撤军。撤军于当年12月22日完成;2024年11月底,乍得外交部宣布该国政府终止与法国的防务合作协议,要求法国军队撤出乍得。2025年1月底,法国在乍得的军事存在结束;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提出要让法国撤军。今年2月,法国向科特迪瓦正式移交布埃港军事基地。
非洲国家对法国驻军纷纷下达“逐客令”,刘青海认为,这标志着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独立自主意识的觉醒。
她指出,最近几年,随着自身实力的提升,“全球南方”集体觉醒,日益寻求政治自主和联合自强,展现了应对西方霸权挑战的决心和能力。非洲人民也日益意识到,非洲要更好地发展,只有在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远离外部的殖民阴影,实现更加平等的国际关系才有可能实现。在此背景下,非洲国家,特别是萨赫勒地区国家,敢于对法国说“不”,追求真正独立,谋求自主发展。乍得外交部长库拉马拉就终止乍法防务协定发表的声明具有代表性。库拉马拉说,乍得政府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这一“具有历史转折意义”决定的,“法国……现在必须考虑到乍得已经长大、成熟,考虑到乍得是一个非常珍视主权的主权国家。”他的言论表明,萨赫勒地区各国已经不再满足于象征性的独立,他们现在追求的是真正的独立。
刘青海认为,法国结束在非洲对军事存在还有其他多重原因:
据悉,在完成向塞内加尔移交军事基地的仪式之后,法国在非洲仅剩下位于东非国家吉布提的一处军事基地,驻扎约1500人,位于加蓬的一处“共用培训营地”,约350人,以及留在科特迪瓦为该国军队提供咨询和训练的约80名法国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