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国和马来西亚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两国正式迈入“免签时代”。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张淼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此为中马双边关系提质升级的重要标志,马来西亚展现出的积极姿态为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深化互联互通提供了良好示范。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互免持公务普通护照和普通护照人员签证的协定》于2025年7月17日正式生效。根据协定,持有效的中国公务普通护照、普通护照和马来西亚普通护照人员,以休闲旅游、探亲访友、商务活动、交流访问、私人事务、医疗、国际运输(机组人员)为目的,可免办签证(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马来西亚是今年暑期中国旅客出境游Top3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43%。
另有报道称,截至7月16日,今年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已累计验放中马旅客互相往来共23.4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近三成,马来西亚籍旅客数量位居今年厦门口岸入境外籍旅客第一。
张淼分析称,一方面,免签政策极大降低了旅游与商务活动的制度性门槛,为中马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该项政策实施将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跨境对接、商务考察、双向投资与供应链整合。马来西亚作为“一带一路”与RCEP的重要节点国家,正积极吸引来自中国的高新技术、绿色产业与数字经济投资。对于马来西亚企业而言,也可借此更便捷地拓展中国市场。可以说,免签所释放的便利,将成为区域经济联动与产业协同提供重要主推力量。
另一方面,张淼表示,免签政策不仅是人员往来的便利化工具,更是推动教育、文化、旅游等软实力领域融合的关键机制,释放出推动人文交流与区域多边合作的积极信号。勉强不但将大幅缩短出行决策时间,激发更多自由行、自驾游、家庭游等个性化旅游需求,也将促进两国旅游业在酒店、交通、支付系统、导游培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旅游与其他服务产业链的协同升级,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4月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马来西亚发表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谈及中国和马来西亚相互给予对方国家公民免签待遇称,中马两国人民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增进彼此特别是青年一代相知相亲。
7月11日,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会见中国外长王毅时表示,中国是马来西亚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对华友好是马来西亚政府和人民的共识,马中各领域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去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两国合作取得长足发展,2023年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2024年11月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此外,两国贸易也取得丰硕成果。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中国连续16年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
马来西亚默迪卡民调中心去年5月17日至6月10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成果显示,马来西亚受访者对中国的好感度攀升至新高度,对两国关系的评价也更为积极。接受采访的1255人中,84%的受访者对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关系持积极看法,高于2022年的70%。而且,77%的受访者表示,两国关系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为64%。此外,数据还显示,82%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到访过中国,而有54%的受访者对中国的免签政策持正面看法,这些数据较2022年均有显著提高。
马来西亚为东盟重要成员国,同时也是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张淼认为,作为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伙伴,马来西亚展现出的积极姿态为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深化互联互通提供了良好示范。但专家也提醒称,在政策红利释放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挑战。免签便利可能被个别人员滥用,从事短期非法务工等行为,进而扰乱东南亚地区的就业市场与行业生态,甚至激化本地社会矛盾。因此,签证互免政策的有效实施亟需与更为完善的边境管理、劳务监管机制及跨国执法合作相协调,确保政策目标不被扭曲,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共赢。
目前,中国已与158个国家签署互免签证协议,中国护照“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表示,免签“名单”不断变长,彰显了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便利人员往来措施不断优化,反映出中国致力于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扎实行动。今后,中方将持续优化入境政策,不断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让更多外国朋友来中国体验更优质的产品供给、更多元的消费场景和更便利的服务保障,以更大范围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各国共享繁荣。